首页 资讯 正文

人民不会忘记!20多万人到河北这个市缅怀一位湖北籍英烈,悼念缎带挂满纪念馆

体育正文 299 0

人民不会忘记!20多万人到河北这个市缅怀一位湖北籍英烈,悼念缎带挂满纪念馆

人民不会忘记!20多万人到河北这个市缅怀一位湖北籍英烈,悼念缎带挂满纪念馆

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王孝武 通讯员(tōngxùnyuán)刘海浩 刘乾雍 6月24日,在(zài)河北省黄骅市学府家园小区的家中,82岁(suì)的黄鲁彬女士拿出父亲黄骅的相片,小心翼翼地擦拭。 “父亲(fùqīn)去世时,我刚满月。但我经常听母亲、父亲的战友说起,父亲做事果断(guǒduàn)、作战英勇。他的高大形象始终在我心里。”面对着远道而来的湖北(húběi)家乡人,黄鲁彬眼眶湿润。 黄骅烈士的小女儿(xiǎonǚér)黄鲁彬。 黄骅(huánghuá)原名黄金山,1911年2月生于湖北阳新,1929年入党,后参加红军(hóngjūn)长征。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,他(tā)从延安出发奔赴抗日前线,改名黄骅。1943年6月30日,时任冀鲁边军区司令员的黄骅在新海(xīnhǎi)县大赵村主持军区会议时,被叛徒杀害,年仅32岁。 为(wèi)纪念黄骅烈士(lièshì),1945年9月,新青县(qīngxiàn)(1944年1月新海县和青城县合并为新青县)改名为黄骅县,1989年至今称黄骅市。黄骅是一座用英雄(yīngxióng)的名字命名的城市。在这里,人们崇尚英雄,在红色精神中汲取力量,像“骏马”一样,永远驰骋向前。 在黄骅遇害的地方,如今(rújīn)已建成纪念馆。纪念馆前,8株翠柏掩映着白色的黄骅塑像(sùxiàng),聂荣臻元帅(yuánshuài)题写的“黄骅同志永垂不朽”八个大字熠熠生辉。 “黄骅是在大赵村牺牲的,人民(rénmín)从来没有忘记他。”黄骅市羊二庄镇大赵村党支部原书记(shūjì)孙立国(lìguó)说,纪念馆(jìniànguǎn)建成后,每年要接待600个参观团(cānguāntuán),年接待人数在1.8万人以上,近年来20多万人来到这里缅怀黄骅。孙立国介绍,黄骅牺牲后,他的后代成为黄骅人最大的牵挂(qiānguà)。经过16年寻找,黄骅人民终于找到了黄鲁彬,并于2012年将她从杭州接到黄骅市居住。 悼念缅怀黄骅的留言(liúyán)。 如今,定居在此13年的黄鲁彬,已成为一名地道(dìdào)的黄骅人。82岁的她(tā)爱(ài)吃本地的虾酱小葱卷饼,爱唱红歌,她参与成立的红歌艺术团,成员从10多名壮大到100多名。黄骅市烈士陵园、黄骅市档案馆、大赵村惨案遗址纪念馆,以及黄骅市的很多学校、机关、企事业单位,都留下了她讲述父亲故事(gùshì)、弘扬红色(hóngsè)文化的身影,她已经与这片以父亲名字(míngzì)命名的土地不可分割。 令她感动的是,黄骅人(rén)对她所表现出来的热情(rèqíng)和(hé)发自肺腑的敬重:她经常被市民认出来,大家会热情地打招呼。有时候坐出租车、买菜会被人们认出。 令她(tā)欣慰的是,黄骅市先后(xiānhòu)建起10余处红色文化场馆,创作电影《英雄黄骅》等10余部红色文艺作品(wényìzuòpǐn),红色文化深入人心(shēnrùrénxīn),英雄、好人不断涌现,产生了1100多个道德模范等先进个人和集体,其中3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,20人荣获“中国好人”称号。 “文化可以(kěyǐ)凝心铸魂,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精神动力。”黄骅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孙福新介绍,依托红色资源,黄骅市凝聚发展动能,已成为河北省(héběishěng)重点打造的沿海(yánhǎi)经济带龙头和改革开放(gǎigékāifàng)高地,黄骅港已上升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。 结束采访已是(shì)傍晚,从黄骅市区到黄骅港,宽阔(kuānkuò)的马路上灯火辉煌,黄骅市这颗“渤海明珠”,熠熠生辉。 湖北籍烈士80多年前在河北遇难,这个村三代人接力讲述他的故事(gùshì) 身在河北心系湖北!抗日烈士黄骅之女(zhīnǚ)祝福家乡父老 湖北日报(húběirìbào)客户端,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,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、新鲜的热点资讯、实用的便民信息,还(hái)推出了掌上读报、报料、学习、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(tèsè)功能。
人民不会忘记!20多万人到河北这个市缅怀一位湖北籍英烈,悼念缎带挂满纪念馆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